![]() 一种双控燃烧装置
专利摘要: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双控燃烧装置,包括双控燃烧炉,所述双控燃烧炉的尾部连接有前过烟管道,所述前过烟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平面密集放热板,所述平面密集放热板的另一端连通有后过烟管道,后过烟管道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烟囱,前过烟管道上方设置有活动盖板,双控燃烧炉的内部设置有进风道。该双控燃烧装置,通过双控燃烧炉使用、主排烟道及副排烟道的双重设计及平面密集放热板使用多孔板块热量利用的布局,其实用在于结构简单、建材常用、建造容易、炉灶可换、生产生活多用,并通过使用双烟道设计于燃烧任何阶段,都能使燃烧的烟雾顺利排出,从而达到了不倒烟的效果,再通过平面密集放热板均匀充分放热,装置热效率高。 公开号:CN214332791U 申请号:CN202120102532.1U 申请日:2021-01-14 公开日:2021-10-01 发明作者:田穆发;李鹏飞;黄刚;张黎琼;李湘辉;田少叶;唐志豪;乐晓松 申请人:Xiangxi Tujia Miao Autonomous Prefecture Rural Energy Technology Promotion Station; IPC主号:F24B5-02
专利说明:
[n0001] 本实用新型涉及供暖设备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双控燃烧装置。 [n0002] 南方地区阴、雨天较多,空气潮湿,人们易得内风湿病。农村地区人们生活水平无法与城镇相比,建造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空间并不容易,再加上农村生产方面作物食物烘烤、生活方面的取暖炊事广泛需求。 [n0003] 传统的加热取暖方式多为火炉加热,最多通过管道将热气传导至室内,这种取暖方式在使用的时候容易倒烟和燃料燃烧不充分,并且加热效果不好。 [n0004] 因此,本申请人提出了一种双控燃烧装置,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取暖方式具有倒烟和加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n0005]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n0006]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控燃烧装置,具备不倒烟加热效果好等优点,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传统燃烧装置容易倒烟加热效果不好的问题。 [n0007] (二)技术方案 [n0008]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双控燃烧装置,包括双控燃烧炉,所述双控燃烧炉的尾部连接有前过烟管道,所述前过烟管道的另一端连通有平面密集放热板,所述平面密集放热板的另一端连通有后过烟管道,所述后过烟管道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烟囱,所述前过烟管道上方设置有活动盖板; [n0009] 所述双控燃烧炉的内部设置有进风道,所述进风道的顶部设置有炉桥,所述进风道的一侧设置有推拉式进风道挡风板,所述炉桥顶部设置有燃烧室,所述燃烧室的一侧设置有炉门,所述炉门的外表面设置有推拉式炉门板,所述燃烧室的另一侧设置有主排烟道道,所述燃烧室的顶部设置有副排烟道。 [n0010] 优选的,所述进风道是长方体结构,所述进风道位于双控燃烧炉底部,且进风道前端通过推拉式进风道挡风板与空气接通,进风道后端上部通过炉桥与燃烧室连通。 [n0011] 优选的,所述燃烧室是六菱体结构与长方体结合的复合体,长方体是炉门,通过推拉式炉门板与空气连通,六菱体结构是燃烧室主体,通过主排烟道与前过烟管道连通,同时通过副排烟道与烟囱相连通。 [n0012] 优选的,所述主排烟道是长方体结构,与前过烟管道道相连通,所述副排烟道是长方体结构,与烟囱相连通,所述副排烟道与烟囱之间设置挡烟板。 [n0013] 优选的,所述平面密集放热板是平面多孔板块结构,所述平面密集放热板与后过烟管道连通。 [n0014] 优选的,所述烟囱是竖立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烟囱紧靠燃烧室修建。 [n001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双控燃烧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n0016] 1、该双控燃烧装置,通过双控燃烧炉使用主排烟道及副排烟道的双层设计及平面密集放热板使用多孔板块热量利用的布局,其实用在于结构简单、建材常用、建造容易、炉灶可换、生产生活多用,并通过使用双烟道设计于燃烧任何阶段,都能使燃烧的烟雾顺利排出,从而达到了不倒烟的效果,再通过平面密集放热板均匀充分放热,装置热效率高 [n0017] 2、该双控燃烧装置,通过在燃烧室的边缘设置进风道和炉门,使燃料在燃烧的时候能够充分的接触空气,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空气的进入量,从而使燃烧室内部燃料燃烧的时候能够充分,生物质燃料及煤炭都能利用、燃料燃烧充分利用率高。 [n0018] 图1为本实用新型双控燃烧装置的平面布置图; [n0019] 图2为本实用新型双控燃烧炉示意图; [n0020] 图3为本实用新型平面密集放热板剖面示意图; [n0021] 图4为本实用新型双控燃烧炉、后过烟管道、烟囱配合图; [n0022] 图5为本实用新型推拉式炉门板结构示意图; [n0023] 图6为本实用新型挡烟板结构示意图。 [n0024] 其中:1、推拉式进风道挡风板;2、进风道;3、炉桥;4、推拉式炉门板;5、炉门;6、燃烧室;7、主排烟道;8、副排烟道;9、挡烟板;10、前过烟管道;11、平面密集放热板;12、后过烟管道;13、烟囱;14、双控燃烧炉;15、活动盖板。 [n0025]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n0026] 请参阅图1-6,一种双控燃烧装置,包括双控燃烧炉14,双控是指主排烟道7与副排烟道8协同控制烟气流动方向,从而满足供热、调温、不倒烟的效果,双控燃烧炉14的尾部连接有前过烟管道10,前过烟管道10的另一端连通有平面密集放热板11,平面密集放热板11及烟囱13高度根据实际需要适当调整,以10平方米及以下平面密集放热板11修建烟囱13高度3.5米为基准,平面密集放热板11每增加10平方米,烟囱13高度增加0.5米,平面密集放热板11的另一端连通有后过烟管道12,后过烟管道12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烟囱13,前过烟管道10上方设置有活动盖板15; [n0027] 双控燃烧炉14的内部设置有进风道2,进风道2主要具有提供空气、预热空气、存储灰渣的功能,进风道2的顶部设置有炉桥3,进风道2的一侧设置有推拉进风道挡风板1,炉桥3顶部设置有燃烧室6,燃烧室6也可改为其它形状,配合锅的使用则为灶,主要功能转为炊事,平面密集放热板11就变成灶的余热利用,燃烧室6的右侧设置有炉门5,炉门5是添加燃料的通道,炉门5的外表面设置有推拉式炉门板4,燃烧室6的另一侧设置有主排烟道道7,燃烧室6的顶部设置有副排烟道8。 [n0028]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双控燃烧炉14使用、主排烟道7及副排烟道8的双重设计及平面密集放热板11使用多孔板块热量利用的布局,其实用在于结构简单、建材常用、建造容易、炉灶可换、生产生活多用,并通过使用双烟道设计于燃烧任何阶段,都能使燃烧的烟雾顺利排出,从而达到了不倒烟的效果;同时,在燃烧室6的边缘设置进风道2和炉门5,使燃料在燃烧的时候能够充分的接触空气,并且能够根据需要调整空气的进入量,从而使燃烧室6内部燃料燃烧的时候能够充分,生物质燃料及煤炭都能利用、燃料燃烧充分利用率高。再通过平面密集放热板11充分均衡放热,装置热效率高。 [n0029] 具体的,进风道2是长方体结构,进风道2位于双控燃烧炉14底部,且进风道2前端通过推拉式进风道挡风板1与空气接通,进风道2后端上部通过炉桥3与燃烧室6连通。 [n0030]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燃烧室6与进风道2连接,使进风道2具有提供空气、预热空气、存储灰渣的功能。 [n0031] 具体的,燃烧室6是六菱体结构与长方体结合的复合体,长方体是炉门5,通过推拉式炉门板4与空气连通,六菱体结构是燃烧室6主体,通过主排烟道7与前过烟管道10连通,同时通过副排烟道8与烟囱13相连通。 [n0032]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推拉式炉门板4打开后燃烧室6能够与空气连通,从而使燃烧室6具备添加燃料的功能,主排烟道7与副排烟道8协同控制烟气流动方向,满足供热、调温、不倒烟的效果。 [n0033] 具体的,主排烟道7是长方体结构,与前过烟管道10道相连通,副排烟道8是长方体结构,与烟囱13相连通,副排烟道8与烟囱13之间设置挡烟板9。 [n0034] 具体的,平面密集放热板11是平面多孔板块结构,平面密集放热板11与后过烟管道12连通。 [n0035]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将平面密集放热板11设置成平面多孔板块结构,与后过烟管道12连通,从而使平面密集放热板11具有控制烟气流速、均匀分布烟气及充分放热的功能。 [n0036] 具体的,烟囱13是竖立中空的长方体结构,烟囱13紧靠燃烧室6修建。 [n0037]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烟囱13是双控燃烧装置抽力形成的地方,也是烟气最终排出的地方,它的位置紧靠燃烧室6修建,燃烧室6前、后、左、右、上等方向均可,优先考虑上、左、右三个部位,以提高排烟的效率。 [n0038] 在使用时,打挡烟板9、推拉式炉门板4、推拉式进风道挡风板1,在燃烧室6内放入燃料,点火后关闭推拉式炉门板4,3分钟后关闭挡烟板9,之后可按需增添燃料,达到持续给房内供热的效果,火力大小在正常状态下燃料足够时靠推拉进风道挡风板1来控制,必要的时候也可打开挡烟板9来调节,当受外部风力或气温影响较大出现倒烟时,也可控制挡烟板9来进行调节,防止倒烟。 [n0039]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权利要求:
Claims (6) [0001] 1.一种双控燃烧装置,包括双控燃烧炉(14),其特征在于:所述双控燃烧炉(14)的尾部连接有前过烟管道(10),所述前过烟管道(10)的另一端连通有平面密集放热板(11),所述平面密集放热板(11)的另一端连通有后过烟管道(12),所述后过烟管道(12)的另一端贯通连接有烟囱(13),所述前过烟管道(10)上方设置有活动盖板(15); 所述双控燃烧炉(14)的内部设置有进风道(2),所述进风道(2)的顶部设置有炉桥(3),所述进风道(2)的一侧设置有推拉式进风道挡风板(1),所述炉桥(3)顶部设置有燃烧室(6),所述燃烧室(6)的右侧设置有炉门(5),所述炉门(5)的外表面设置有推拉式炉门板(4),所述燃烧室(6)的另一侧设置有主排烟道(7),所述燃烧室(6)的顶部设置有副排烟道(8)。 [000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控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风道(2)是长方体结构,所述进风道(2)位于双控燃烧炉(14)底部,且进风道(2)前端通过推拉进风道挡风板(1)与空气接通,进风道(2)后端上部通过炉桥(3)与燃烧室(6)连通。 [000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控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燃烧室(6)是六菱体结构与长方体结合的复合体,长方体是炉门(5),通过推拉式炉门板(4)与空气连通,六菱体结构是燃烧室(6)主体,通过主排烟道(7)与前过烟管道(10)连通,同时通过副排烟道(8)与烟囱(13)相连通。 [0004]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控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排烟道(7)是长方体结构,与前过烟管道(10)相连通,所述副排烟道(8)是长方体结构,与烟囱(13)相连通,所述副排烟道(8)与烟囱(13)之间设置挡烟板(9)。 [0005]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控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平面密集放热板(11)是平面多孔板块结构,所述平面密集放热板(11)与后过烟管道(12)连通。 [0006]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双控燃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囱(13)是竖立中空的长方体结构,所述烟囱(13)紧靠燃烧室(6)修建。
类似技术:
公开号 | 公开日 | 专利标题 CN201615507U|2010-10-27|多燃料节能回风炉 CN105546812A|2016-05-04|一种卧式反烧燃煤热水锅炉 CN202032618U|2011-11-09|新型高效节能环保多用供暖炉 CN201547818U|2010-08-11|进风可调式生物质气化炉 CN214332791U|2021-10-01|一种双控燃烧装置 CN203880752U|2014-10-15|节能型炊事烤火炉 CN103994471B|2016-03-02|生物质炊事采暖炉 CN105276629A|2016-01-27|一种型煤专用清洁燃烧炉具 CN207815715U|2018-09-04|一种节能减排的微型锅炉 CN205606638U|2016-09-28|一种新型取暖炉 CN207049909U|2018-02-27|气化燃烧节能锅炉 CN201575495U|2010-09-08|一种柴煤气化燃烧炊事采暖炉 CN201672549U|2010-12-15|节能环保防氟炉 CN200940856Y|2007-08-29|双向鼓风有机燃料二次燃烧节能炉 CN204786569U|2015-11-18|一种带有360°配风助燃装置的采暖炉 CN203880757U|2014-10-15|生物质炊事采暖炉 CN205957227U|2017-02-15|型煤专用炊事采暖炉 CN206626807U|2017-11-10|一种流动燃烧兰炭专用环保锅炉 CN207962723U|2018-10-12|一种多功能生物质炉 CN208952155U|2019-06-07|炉灶 CN212339302U|2021-01-12|一种取暖用生物质燃料炉 CN206572556U|2017-10-20|生物质多功能锅炉灶 CN206521511U|2017-09-26|一种燃气型熔析炉 CN207378870U|2018-05-18|节能采暖炉 CN209688811U|2019-11-26|一种燃烧室
同族专利:
公开号 | 公开日
引用文献:
公开号 | 申请日 | 公开日 | 申请人 | 专利标题
法律状态: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2021-10-01| GR01| Patent grant|
优先权:
[返回顶部]
申请号 | 申请日 | 专利标题 CN202120102532.1U|CN214332791U|2021-01-14|2021-01-14|一种双控燃烧装置|CN202120102532.1U| CN214332791U|2021-01-14|2021-01-14|一种双控燃烧装置| 相关专利
Sulfonates, polymers, resist compositions and patterning process
Washing machine
Washing machine
Device for fixture finishing and tension adjusting of membrane
Structure for Equipping Band in a Plane Cathode Ray Tube
Process for preparation of 7 alpha-carboxyl 9, 11-epoxy steroids and intermediates useful therein an
国家/地区
|